Quantcast
Channel: 台灣好茶 | 茶說壺途-宜興紫砂壺收藏

彬林溪高山茶

$
0
0
彬林溪高山茶

彬林溪高山茶

品名:彬林溪高山烏龍茶

產地:彬林溪

年份:2012年-春茶

《特色》

茶色-黃蜜綠

香氣-微茶香

香味-微微苦而甘

茶韻-入口滑順厚實,膠質圓融,喉韻回甘明顯

此為2012年彬林溪高山茶之春茶,是老婆的三妹夫所提供,初開封時仍帶火氣,初次泡壺特色並不明顯,因此待一星期後再泡時,火氣已退,茶水甘而厚實,入口相當滑順,茶湯膠質圓融舒服,喉韻回甘味明顯,而且相當的耐泡,足耐十泡以上而茶韻仍然十足迷人,相當適合午閒時刻,三五好友打屁嗝話時伴用!哈~~

首圖為茶乾,帶輕茶香。

下圖為茶水色。

彬林溪高山茶-茶湯

彬林溪高山茶-茶湯

 

下圖為茶底。

葉片完整且厚實。

彬林溪高山茶-茶底

彬林溪高山茶-茶底


東方美人茶-峨眉茶行

$
0
0
東方美人茶-峨眉茶行

東方美人茶-峨眉茶行

品名:紅芯級-東方美人茶

產地:新竹縣峨眉鄉

年份:2012年-夏茶

茶行:峨眉茶行

茶種:青心大冇

發酵:65%~70%

焙火:輕焙火

《特色》

茶色-蜜紅色

香氣-濃花蜜香

茶味-微澀、微酸、甘蜜甜味

茶韻-入喉花蜜香味濃郁而厚實,帶紅茶之微酸澀,喉韻有特殊的蜜甜感。

東方美人茶,又名膨風茶,因嫩芽之白毫為多,又名白毫烏龍,必需等候夏日小綠葉蟬(小綠浮塵子)啃咬後(稱為著涎)方能成此特殊茶品,因此主產為夏茶。

峨眉茶行將東方美人茶分為七個等級,由低至高分為:青、橙、黃、紅、白、銀、金。

這次茶說品嘗的是中等的「紅芯級」,茶品已經是相當的高水準。

東方美人茶忌高湯沖泡,需以85度左右的熱水沖之。蜜紅色的茶湯倒出後,馬上撲鼻而來的,就是一陣相當濃郁的花蜜香,淺嘗一口更是滿口的香甜味。由於發酵屬重發酵,因此已屬偏紅茶的風味,輕焙火更有如畫龍點睛般的,帶出東方美人茶的獨特香味。此茶甜蜜的口感,似乎相當受到女性的喜愛喔~

下圖:茶乾樣,輕焙火呈條索狀;白毫明顯,五色均衡更帶花蜜香。

東方美人茶-峨眉茶行-茶乾

東方美人茶-峨眉茶行-茶乾

 

下圖:茶湯樣,呈現蜜紅湯色。

東方美人茶-峨眉茶行-茶湯

東方美人茶-峨眉茶行-茶湯

 

下圖:茶底樣。葉片小而厚實,毫多、色豐而完整。

東方美人茶-峨眉茶行-茶底

東方美人茶-峨眉茶行-茶底

正梨山福壽梨山茶-秀林茶莊

$
0
0
正梨山福壽梨山茶

正梨山福壽梨山茶-秀林茶莊

品名:正梨山-福壽梨山茶

產地:正梨山茶區,中橫 85k ~ 87k,海拔約2300公尺

年份:2011年-冬茶

茶行:秀林茶莊

發酵:輕偏中

焙火:輕焙火

《特色》

茶色-金黃

香氣-濃茶果香

茶味-清揚厚甘

茶韻-入口茶湯圓柔,厚實有度;喉韻清揚,杯底熟果留香。

屬台灣高山茶中的梨山茶,是台灣在地茶品中相當出色的高級茶品,長年深受國內外飲茶人的喜愛。

一般常見廣義的梨山茶,包含正梨山與翠峰二茶區。

正梨山茶區主要範圍:中橫 85k ~ 87k,海拔約2300公尺

翠峰茶區主要範圍:海拔約1800 ~ 1900公尺,少部份在2000 ~ 2100公尺

梨山茶區由於海拔高,茶樹生長緩慢,一年之中採茶的次數並不多,約二至三次,因此產量亦不多;而更高的大禹嶺(105k,2500公尺)僅採二次,因此可見其茶之珍貴。

 

下圖:本次的茶乾樣。青翠綠油,可見茶油厚實。

正梨山福壽梨山茶-茶乾

正梨山福壽梨山茶-茶乾

 

下圖:茶色金黃。此正梨山茶相當耐泡,泡至十泡,雖茶味漸淡,但茶之水色依舊,水仍甘甜,實在是難得一見的好茶。

正梨山福壽梨山茶-茶湯

正梨山福壽梨山茶-茶湯

 

下圖:茶底。人工手採之茶,葉面完整,枝條不散,這就是梨山天地養育的真正好茶。

正梨山福壽梨山茶-茶底

正梨山福壽梨山茶-茶底

 

茶說:希望天天都有好茶喝~~

凍頂烏龍茶-振發茶行

$
0
0
凍頂烏龍茶

凍頂烏龍茶

<上圖是振發青茶的手工茶包>

品名:凍頂烏龍茶

產地:南投鹿谷鳳凰茶區

年份:2012年春

焙火:中焙火

茶行:台南市百年茶行-振發茶行

《特色》

茶色-輕琥珀

香氣-濃花香

茶味-入口花香,甘而後微甜有滋味

茶韻-滋味濃,茶湯甘,入喉回韻留香多時,杯底留濃香。

初泡,即現濃濃的花香,中焙的茶葉,溫和沒有過多的焙火味。
漱一漱口中的茶湯,滿是花香,入喉是甘甜圓滑,留韻時長。
茶說對於此款茶的評價並不低,是款讓人喝了會想再喝且香味與滋味並存的好茶。
此番共六泡,花香在五泡後漸淡,但茶湯仍是有相當的滋味,只奈夜晚不宜過多,六泡而止。

 

下圖為茶乾~

茶乾可見焙火程度適中。

凍頂烏龍茶-茶乾

凍頂烏龍茶-茶乾

 

下圖為開湯茶色。

茶湯呈淡琥珀色。

凍頂烏龍茶-茶湯

凍頂烏龍茶-茶湯

 

下圖為葉底。

茶底見發酵呈度尚輕。

凍頂烏龍茶-茶底

凍頂烏龍茶-茶底

40年文山包種老茶-振發茶行

$
0
0

 

40年文山包種老茶

40年文山包種老茶

<上圖為本次購入的茶包>

品名:40年文山包種老茶

產地:文山

年份:40年老茶

茶行:台南百年茶行-振發茶行

《特色》

茶色-深琥珀

香氣-平樸

茶味-平甘

茶韻-入口舌尖微酸,茶湯甘,微溫時甘而微甜,杯底熟果香。

此款四十年老茶,是振發茶行的店長美容建議茶說喝看看的,因為茶說還沒喝過老茶,美容怕老茶的酸會讓茶說無法適應,所以建議先嘗試此款。

開湯後初聞,倒有幾分普洱的感覺,只是沒有普洱那麼明顯的甘樸味。

但喝慣鐵觀音的茶說,這個程度的微酸感還比不過鐵觀音,因此在適應上是OK的~~

 

下圖為茶乾樣。

陳年的褐色~

40年文山包種老茶-茶乾

40年文山包種老茶-茶乾

 

下圖為開湯茶色。

有普洱茶的FU~~閒起來一樣有些微平樸的味道。但杯底的味道就完全不同了~濃厚的熟果香呀~

40年文山包種老茶-茶湯

40年文山包種老茶-茶湯

 

下圖為茶底樣。焙火不會過重,還不至於完全失去彈性,葉底保存良好~

40年文山包種老茶-茶底

40年文山包種老茶-茶底

竹山龍鳳峽高山烏龍

$
0
0
竹山龍鳳峽高山烏龍

竹山龍鳳峽高山烏龍

品名:龍鳳峽高山烏龍茶

產地:南投竹山龍鳳峽

年份:2012年冬

《特色》

茶色-淡黃綠

香氣-花香

茶味-入口花香

茶韻-茶質混厚,滋味濃,茶湯甘甜,入喉圓滑厚韻,杯底留花香。

此款茶是茶說老婆的妹夫所提供,茶質飽滿且混厚,茶湯甘甜且耐泡,六泡後茶湯轉甘甜好茶水。

難怪龍鳳峽的茶如此價高且難得~

 

下圖:開湯與茶色

竹山龍鳳峽高山烏龍-茶湯

竹山龍鳳峽高山烏龍-茶湯

 

茶色八泡後依舊黃綠,可且其質深厚!十泡茶水甘甜好入喉~~~

 

下圖:茶底樣。

竹山龍鳳峽高山烏龍-葉底

竹山龍鳳峽高山烏龍-葉底

 

茶底枝葉完整,茶說對此茶評價甚高呀!

木柵正欉鐵觀音-六季香茶坊

$
0
0
六季香茶坊-木柵正欉鐵觀音

六季香茶坊-木柵正欉鐵觀音

品名:木柵正欉鐵觀音(紅心歪尾桃)

產地:台北市木柵茶區

年份:2012年-冬茶

焙火師:張信鐘

茶行:六季香茶坊

《特色》

茶色-琥珀色

香氣-花果香

茶味-入口圓滑果酸花香

茶韻-喉韻花果香明顯而長久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經過了一年,又到了木柵鐵觀音冬收的時分了。

元旦假後,山上雲煙濛瀧,這次還是勞煩樹林的阿成兄幫忙至貓空六季香茶坊尋茶、訪茶、購茶。

茶說喜愛木柵鐵觀音特有的官韻,但耐木柵地離遙遠,因此,一有機會僅能借由阿成兄代為親訪一翻。

六季香茶坊,為木柵一代茶師張迺妙之第四代傳人-張信鐘茶師所經營。

不同於山下的張協興茶行,六季香的茶源,均由自家茶園栽種而來,並遵古法焙製而成。

六季春的鐵觀音,花果香濃郁而顯,茶味帶酸,官韻明顯,發酵度高,但焙火似乎就沒那麼重。

 

下圖:茶乾樣,黑沉重似鐵,落瓷叮噹聲。

六季香茶坊-木柵正欉鐵觀音-茶乾

六季香茶坊-木柵正欉鐵觀音-茶乾

 

下圖:茶湯呈漂亮的琥珀色。

六季香茶坊-木柵正欉鐵觀音-茶湯

六季香茶坊-木柵正欉鐵觀音-茶湯

 

 

下圖:茶底樣。葉片完整,但色澤不一,像似兩種不同發酵度的搭配。

六季香茶坊-木柵正欉鐵觀音-葉底

六季香茶坊-木柵正欉鐵觀音-葉底

 

關於正欉鐵觀音茶樹

正統的鐵觀音,必需是由正統的鐵觀音茶樹所焙製而成。正欉鐵觀音樹種,天性較為嬌弱,種植不易,產量不高,因此鐵觀音有「好喝不好栽」的說法。
純種鐵觀音茶樹的特徵如下:
一、植株為灌木型,樹勢披展,枝條斜生。
二、葉片呈水平狀著生。
三、葉形橢圓。
四、葉緣齒疏且鈍。
五、葉面呈波浪狀隆起,具有明顯的肋骨形。
六、葉略向背面反卷,葉肉肥厚,葉基稍鈍。
七、葉尖端稍凹,向左歪斜且略下垂。
八、嫩芽紫紅色。

以上為正欉鐵觀音茶樹的外型特徵,其中第七、第八兩特徵,正是「紅心歪尾桃」名稱的由來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以下是阿成兄上貓空六季香時,隨手用手機拍下,傳給茶說,說明到此一遊的證據。

其實…是在引誘我衝去台北…

六季香茶坊一景

六季香茶坊一景

 

六季香茶坊一景

六季香茶坊一景

 

 

六季香茶坊一景

六季香茶坊一景

 

 

可以嫌阿成兄拍的不好,請他上山再拍一次,順便…

波羅蜜茶-張協興茶行

$
0
0
張協興波羅蜜茶

張協興波羅蜜茶

品名:波羅蜜茶

產地:台北市文山茶區

茶種:金萱

年份:2012年12月31日焙製-冬季限定

焙火師:張智揚

茶行:張協興茶行

《特色》

茶色-黃綠色

香氣-輕花香

茶味-花果香

茶韻-喉韻果香明顯長久。

波羅蜜茶,是張協興以冬季金萱茶種為底,以獨家手路焙製而成,是張協興獨家焙火功夫的展現。

因焙製後,茶韻果香如鳳梨般香甜,因此命名為「波羅蜜茶」,鳳梨又名波羅,此茶與那大顆的波羅蜜沒關係喔~

上圖為茶乾樣,為條狀茶乾。

 

下圖為茶湯樣,清透的黃綠色。

張協興波羅蜜茶-茶湯

張協興波羅蜜茶-茶湯

 

 

下圖為茶底,葉片完整。

張協興波羅蜜茶-茶底

張協興波羅蜜茶-茶底


南港鐵羅漢

$
0
0
南港鐵羅漢

南港鐵羅漢

品名:南港鐵羅漢

產地:台北市南港茶區

年份:2013年-春茶

茶行:弗茶林

焙火:重焙火

《特色》

茶色-琥珀色

香氣-花果香

茶味-入口圓滑花香水甜。

茶韻-喉韻涼味宜人。

這批茶來自於南港山區,是弗茶林-溫老闆於2013年初,無意見上山找茶時所發現的好茶。

此鐵羅漢茶樹是來自於早年中國福建的原欉屬岩茶,非後生插枝培育,原葉型長橢圓,葉面隆起,葉脈明顯,葉尖短尖或頓。

當年的鐵羅漢樹也種植不少,但後來多數已砍除,留下來的格外珍貴。

 

下圖:南港鐵羅漢,中國原生欉(圖註*)

南港鐵羅漢,中國原生欉(圖註*)

南港鐵羅漢,中國原生欉(圖註*)

南港鐵羅漢,中國原生欉(圖註*)

南港鐵羅漢,中國原生欉(圖註*)

 

下圖:南港鐵羅漢老葉與嫩葉(圖註*)

南港鐵羅漢老葉與嫩葉(圖註*)

南港鐵羅漢老葉與嫩葉(圖註*)

 

下圖:正面由左至右:鐵羅漢、四季春、青心烏龍(圖註*)

正面由左至右:鐵羅漢、四季春、青心烏龍(圖註*)

正面由左至右:鐵羅漢、四季春、青心烏龍(圖註*)

 

下圖:背面由左至右:鐵羅漢、四季春、青心烏龍(圖註*)

背面由左至右:鐵羅漢、四季春、青心烏龍(圖註*)

背面由左至右:鐵羅漢、四季春、青心烏龍(圖註*)

 

下圖:南港鐵羅漢,中國原生種老欉(圖註*)

南港鐵羅漢中國原生種老欉(圖註*)

南港鐵羅漢中國原生種老欉(圖註*)

 

由於此鐵羅漢茶園多處,且地幅不大,因此產量並不高,今年春茶一共焙完,僅得二十斤,茶農依各區情況分中焙與重焙火。

茶農堅持與傳統工作製作,茶乾為細條狀,焙火不錯。

下圖:茶乾。

南港鐵羅漢茶乾

南港鐵羅漢茶乾

 

條狀茶,入壺量約近三分一,溫潤泡後第一泡約二十秒出水。

 

下圖:第一泡,茶色是如鐵觀音般的琥珀色。

南港鐵羅漢第一泡

南港鐵羅漢第一泡

 

此茶之香不若鐵觀音的重熟果味,但也是滿滿的花果香,入口茶味不重,但果香滿溢,水軟溫滑而甜,入喉有異於鐵觀音的一股涼感,特別的舒服,是此茶最大的特色。

杯底是類似鐵觀音的果香,滿溢杯底,多泡仍有餘味。

 

下圖:約第六、七泡茶色。

南港鐵羅漢約第六、七泡

南港鐵羅漢約第六、七泡

至第六、七泡,除茶色轉淡之外,茶的特色仍然明顯,花果香、水甜、涼感喉韻。

若比較於鐵觀音,差在於沒有明顯的茶味,而是另一種特殊不同於一般茶的滋味,茶說沒喝過岩茶,亦不是否為即為岩茶的色特。

 

下圖:茶底(葉底)狀。

南港鐵羅漢茶底

南港鐵羅漢茶底

重焙火之後的茶底,茶葉完整,沒有明顯的茶葉舒展狀,但以手播開後,仍保有彈性,不至於因焙火過重而顯乾脆。

以台灣之產茶來說,這算是另一種不同於台茶的風味,喝起來沒有負擔,很令人感到相當的舒爽的一款好茶。

老茶農的堅持,亦令人不由得感到佩服,為台灣茶人留下這般好茶。

 

版權說明:本文中圖片註明「(圖註*)」者,所有權均屬「弗茶林」所有,茶說壺途經授權張貼,未經授權者請勿任意轉貼使用。

 

幾近消失的紅水烏龍

$
0
0
南投茶博

南投茶博

趁著故鄉南投所舉辦的世界茶葉博覽會最後一天,茶說終於有空可以前往尋找那即將消失的味道,一股只存在於茶說小時候記憶中,那股殘存的味道。由於每次回故鄉的時間是有限的,肚子的空間也是有限的,因此無法攸閒的一攤一攤試喝,所以在出發前已大致做好功課,打算直接前往目標性茶行,等到目的達成,再慢慢逛吧…

「紅水烏龍」,其實指的就是「傳統」的凍頂烏龍,主產於鹿谷鄉凍頂、鳳凰以及永隆三個茶區。民國七十三年,季野前輩將凍頂烏龍茶以「紅水烏龍茶」為名,進行學術發表,始見紅水之名。

傳統凍頂烏龍茶,又名紅水烏龍,是屬於重發酵、重焙火且作工複雜的茶品;現行的製茶師因時效性以及凍頂作工繁雜難成,有一定的困難度,多不願製作,加上比賽茶和大眾口味的引導,反主以清香型、輕發酵、輕焙火的茶品為主,因此現今的凍頂烏龍,多以不復當年風韻。

現今的凍頂烏龍,茶說認為上不上、下不下,說好不是頂好,說特色又不是真的有特色,頂多只是「好茶」而已。

在如此強敵環伺之下,香味不如梨山等高山茶,茶韻又難敵木柵鐵觀音,該怎麼做出自己的特色,開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…

其實,凍頂烏龍茶本來就有屬於自己的特色與道路,只是在哪種好,就往哪種倒的牆頭策略下,反而迷失了自己。

印象中的凍頂烏龍茶,應是重發酵的熟果香,帶有果蜜的味道,茶湯滑順好入口不刺激,淡淡的炭焙火味,茶湯並不是紅茶的紅,而是近琥珀的色,耐泡,而且印象中茶底應該是比較厚的茶葉,而非現在常見的嫩葉。

 

《關於凍頂茶》

凍頂茶就是凍頂地區以青心烏龍品種製作的半球型包種茶,摘採心葉半開、二葉全開的茶芽為原料,發酵在25~35度之間,揉捻整型為半球型,需細心焙火精製才能完全展現應有的品質與風味,茶湯色澤金黃明亮,香氣介於花香與果香之間,入口湯質細密甘醇,成茶耐於久存,此即傳統凍頂烏龍(紅水烏龍)魅力所在。(季野/文)

 

草前茶館

草前茶館

草前茶館

草前茶館

 

「草前茶館」,座落於南投市的老茶行第二代,對於傳統的紅水烏龍有著不放棄的執著,執著這真正屬於凍頂烏龍的獨特好味道。也是這次茶博行的主要目標。

信步帶著茶爸、茶媽還有小小茶來到草前的攤位前,招呼的,是一樣有著熟果香的蜜涎烏龍。說明來意,店家立即泡起了招牌炭焙紅水烏龍,雖然說在茶攤上,店家也說明急水趕活難上好茶,但茶說認為沒關係,只要茶好,本質是不會變的,只要是茶說要的,應該能分辨。

店家特地淡泡與濃泡,讓茶說嘗嘗,聞聞茶香,也請店家讓茶說聞聞熟茶底香,看看茶底,那股熟悉的果蜜香味撲鼻而來,就是這個味道~

打擾半小時,高興打包一斤紅水烏龍後,滿足的離開!

此行除了紅水烏龍,茶說也在趁茶博結束前,兵荒馬亂之際,低價買了幾只白木全老師的天目杯,收獲還算不錯。

晚間,一回到台南,就興奮的馬上拆封開泡,以自己熟悉的手路泡茶,享受這滿足的一刻。

 

紅水烏龍茶乾

紅水烏龍茶乾

紅水烏龍的茶乾樣,半球型,色烏,因為不是嫩葉,因此結球較大而實。

 

紅水烏龍

紅水烏龍

紅水烏龍琥珀茶色

紅水烏龍琥珀茶色

紅水烏龍的琥珀茶色,飄來陣陣的熟果蜜香,甚是誘人!

茶湯滑順,入喉回甘,茶水甜,無刺激性,茶韻香濃在咽喉久久不散,這就是茶說印象中的好味道!

而且此茶相當的耐泡,可達十泡以上,茶色、香、味稍減,但悶泡後仍然相當迷人。

由於此茶並非今年的茶,而是去年的,因此火味已退,更省去開封退火候時的麻煩。

 

紅水烏龍-茶底

紅水烏龍-茶底

 

這是紅水烏龍的茶底,枝葉完整,如果是較嫩的茶葉,應是無法承受傳統凍頂烏龍的工法,所以凍頂烏龍還是需要如此厚實完整的枝葉進行焙製。

茶說不是製茶人,更不會焙茶,只會尋味找茶,但這味,已是近乎那股幼時印象中的好味道了!

今晚已是滿足~~~

 

『延伸閱讀-紅水烏龍舊曾有,細數凍頂烏龍』:http://shopping.hanlin-tea.com.tw/index.php?option=kb&task=teainfo&id=18

炭火焙出的傳承味-張協興茶行

$
0
0
張協興茶行

張協興茶行

茶說喝茶,愛的就是那茶中韻味,就愛那炭焙火下,茶葉所轉換出的繞喉餘韻,深沉、生津而回甘;因此重發酵重焙火的傳統凍頂與木柵正欉鐵觀音,就會是茶說茶桌上的常客。茶說喝張協興的鐵觀音大約有三個年頭,茶齡並不算長,但在喝過的幾家木柵鐵觀音中,還是張協興的鐵觀音比較合茶說的味,因而候著張協興的春、冬二季,也成了習慣。

初期原本是由台北的好友幫忙跑張協興購茶,後來怕麻煩好友,也就自行跟店家聯絡購茶,幾季下來,茶說也喝過不少張協興各茶種的焙火茶,於是興起一念來寫篇心得。

 

一、木柵正欉鐵觀音

下圖:茶乾。

張協興茶行-鐵觀音

張協興茶行-鐵觀音

下圖:茶湯色

張協興茶行-鐵觀音

張協興茶行-鐵觀音

下圖:茶底。

張協興茶行-鐵觀音

張協興茶行-鐵觀音

產地:木柵

張協興的木柵正欉鐵觀音,沒有那種熱水一下,馬上就香氣直衝雲宵的情況,而是一種隨之而來很沉的味,一種緩慢且厚實的味兒,這是一種能讓人沉澱的味道。

木柵正欉鐵觀音,茶說習慣等茶放溫後再喝,因為熱熱的喝鐵觀音並無法喝出它的韻味,張協興的鐵觀音聞起來,是一股熟果香帶點花香,杯底留香持久,茶湯中有著一股因炭焙而產生的火味,這股火味會隨著時間而有所轉變,從一開始的火燥,慢慢變成溫純的火香,很暖和,因此炭焙過後的鐵觀音,必需開封退火至少三個月,方能進入較佳的品茗時機,當然能放入紫砂陶罐中,退個半年或一年以上是最好的,因此茶說喝鐵觀音,都是冬季喝春茶;夏季喝冬茶。入口後的鐵觀音,與其它熟茶不同的地方,是在於它的喉韻,會有一股只有鐵觀音才有的韻味,有點酸卻也說不上來,能生津。

 

二、台灣水仙

下圖:茶乾。

張協興茶行-水仙

張協興茶行-水仙

下圖:茶湯色。

張協興茶行-水仙

張協興茶行-水仙

下圖:茶底。

張協興茶行-水仙

張協興茶行-水仙

產地:木柵、坪林

水仙茶,原產於福建地區,屬烏龍茶系的一種。台灣早期也多有種植但後來因砍伐改種其它茶種,所以越來越少,目前在北部木柵與坪林地區均有少數種植。

張協興的水仙茶,是混合木柵與坪林兩地茶葉所進行焙製的,這也是張協興實驗後所決定如此。這台灣水仙,是茶說第一次嘗試的茶種,沒有過去的經驗,只能說說感想。記得初泡這茶時,茶說老爸言道:我在三樓就聞到這茶香了!可見此茶威力很足,但說到這茶的滋味,倒也讓茶說有陳放的期待。這茶香氣如花果之香,杯底的味道也很聚,其茶味苦、甘,但不澀,有種特別的韻味,生津留韻於舌中至前,口中留韻時間也很長。不知此茶陳放十年、二十年之後,這茶的苦甘韻味,不知會有何變化,下季封茶陳放試試。

 

三、佛手茶

下圖:茶乾。

張協興茶行-佛手

張協興茶行-佛手

下圖:茶湯色。

張協興茶行-佛手

張協興茶行-佛手

下圖:茶底。

張協興茶行-佛手

張協興茶行-佛手

產地:坪林

佛手茶又稱香櫞種,據說是將烏龍茶枝接在佛手瓜後所產生的茶種,是真是假茶說無法考證。佛手茶其葉子大於一般烏龍茶葉許多,葉片寬大且葉面起伏,在台灣的北部坪林與中部南投、阿里山均有少量種植,有種不同於烏龍茶的特殊花果香氣。佛手茶水甜,經炭焙後會有另一股不同的風味,讓佛手茶湯更顯溫和,茶說認為佛手茶亦是很適合炭焙的一種茶;由於佛手茶的茶葉較為寬大,因此茶乾亦比較大顆,置茶量無須太多,也是茶說很愛的茶種之一。

 

茶說對於炭焙茶有時別的偏好,但不是每種茶都適合炭焙,同時也不是每個焙茶師功夫都很到位,炭焙茶葉是一門很深的功夫。茶說永遠記得在台南某老茶行的七十多歲老茶師跟茶說談道:「焙火是一味藥。」,這個「藥」字代表的意思很令人長思,該老茶師也很讚同張協興傳統焙火的傳承與功力。他說道,真正的炭焙,並不是把茶葉焙的黑黑焦焦而死氣沉沉,而是焙後烏亮,茶葉卻仍保持彈性。因為焙茶是一種對茶葉性質的轉換,這個轉換也是「藥」字的意義所在,所以炭焙茶葉,焙茶師對「火」的控制功力與經驗是很重要的。

關於焙火,在烏龍茶系的茶葉製程中,是很重要的一環,茶的成功與否,幾乎決勝在這個環節。在早期尚未有電焙烘茶的年代裡,茶葉的走乾、復焙去雜味等,都是要造炭火來進行焙茶處理,焙茶靠的是師傅的經驗,套句口水廣告詞:「好的焙茶師傅,會讓好茶上天堂;壞的焙茶師傅,會讓好茶下地獄。」

隨著電焙機械的發明與改進,茶葉的焙火有了技術上的穩定性,也漸漸的取代了傳統的炭火焙茶,但茶葉在受炭火烘焙的原理,必竟還是與電焙的焙茶機不同,焙出來的茶葉風味也是不同,茶說無法有數據說明,但依茶說的觀點,傳統炭焙是透過火所產生的火溫,焙進茶葉的骨子裡,對茶葉進行一種質的轉化,與一般純粹靠溫度提升下去「焙」的方式並不同。換個方式說明,就像紫砂一廠在窯燒時,是透過重油窯來進行窯燒,現代則是透過電窯的方式下去窯燒,前著是透過「火」的介質,有氣氛、有溫度;後者是單純透過「溫度」,將泥胚加熱至熟成,這二者所產生的紫砂壺成品,是有著明顯的不同。

張協興茶行在民國57年,店裡將炭焙室改建至二樓,近幾年來,由於周圍的建築物越來越靠近,如果持續在原址起炭火會有其危險性,因此暫停了以炭火焙茶的作業,改以電焙製作。一直到民國102年,為了傳承這門技術,張協興茶行在山上重新準備了一間炭焙室,每年在春、冬兩季茶製成後,會起十四天的炭火來烘焙鐵音、烏龍茶以及冬季才有的私房波羅蜜茶(金萱)。

以下是張協興茶行所分享的炭焙照片:

 下圖:炭焙所使用的木炭。

炭焙用木炭-張協興*

炭焙用木炭-張協興*

 

下圖:張協興傳承六十幾年的炭焙方式,是從上層以碳化稻殼起火,以留多少灰的厚薄來作為溫度的掌控,照片中的火舌是正在起火中,焙茶時要蓋灰不能見火。

炭焙起火-張協興*

炭焙起火-張協興*

 

下圖:置上焙茶籠,炭焙茶葉中。

炭焙茶葉-張協興*

炭焙茶葉-張協興*

 

下圖:94歲的茶行第一代老闆忍不住下來示範翻茶技術,看似緩慢的動作卻蘊藏著無數年的經驗。

94歲第一代老闆示範-張協興*

94歲第一代老闆示範-張協興*

 

備註:本文中已註記「*」之圖片,版權為張協興茶行所有,茶說壺途已取得使用權利,未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。

有機木柵正欉鐵觀音-子善茶園

$
0
0
子善茶園-木柵正欉鐵觀音
子善茶園-木柵正欉鐵觀音

品名:正欉木柵鐵觀音
產地:木柵歧山茶區
茶種:正欉鐵觀音
年份:2017年5月18日採收 / 6月9日碳焙
焙火:重炭焙
茶行:子善茶園
茶職人:張銘豐

子善茶園,由張子善先生建立於1977年,茶園耕作面積約有二公煩,以種植正欉木柵鐵觀音為主,並以有機種植的方式來進行耕作,分歧山與圓山兩園區。

喜歡喝木柵鐵觀音的茶說,除了原本的茶行之外,今年又再找一家茶行來喝看看,這次找上觀察很久的子善茶園,是一間主打有機耕作,維護自然生態的茶園,口水流了很久,因為比較屬於高價位,今年聯絡了園主,買了岐山茶區重碳焙120g/罐的來試試。

在臉書詢問後,原來子善茶園的碳焙,是與張協興同一處,由張協興協助碳焙與經驗交流,這下茶說就更有興趣了,不知道會不會喝到與張協興相似的味道?

子善茶園-木柵正欉鐵觀音
子善茶園-木柵正欉鐵觀音

 

這是茶乾,聞起來帶有微火香與花果香。

子善茶園-木柵正欉鐵觀音
子善茶園-木柵正欉鐵觀音

 

以下是第一泡至第六泡的茶湯色。

朱泥壺:約120西西

水溫:98度

浸泡時間:30秒、30秒、40秒、40秒、50秒、60秒  (有溫潤泡5秒)

子善茶園-木柵正欉鐵觀音
子善茶園-木柵正欉鐵觀音

 

除第一泡茶湯色稍為淡了些,其它五泡的茶湯色差異並不大,入口花果香,果蜜韻,水甜,發酵度高,跟張協興的比起來截然不同,茶韻香比較顯,比較清韻,雖說是重焙,但火味並不明顯,不知道是不是茶說下手比較輕。

跟張協興的鐵觀音比起來,張協興的比較濃韻且沉,雖然在同一處焙火,以重焙來說,比較沒有張協興的火感。

子善茶園的鐵觀音,比較像30歲的輕熟女;而張協興的鐵觀音,比較像40歲的熟女。

 

最後是葉底供參考。

子善茶園-木柵正欉鐵觀音
子善茶園-木柵正欉鐵觀音

 

目前已將今年子善茶園的鐵觀音春茶,移入紫砂陶罐中退火,等三個月後再來喝看看,是否會有不一樣的感覺。

 

古早味東方美人茶-峨眉茶行

$
0
0
古早味東方美人茶-峨眉茶行
古早味東方美人茶-峨眉茶行

品名:古早味東方美人茶
產地:新竹縣峨眉茶區
茶種:青心大冇
年份:2017年夏
茶行:峨眉茶行

峨眉茶行,是位於新竹縣峨眉鄉的老茶行,主要以生產製作當地的東方美人茶為主。製作東方美人茶的茶種當以青心大冇為主。東方美人茶,又名膨風茶,因嫩芽之白毫為多,又名白毫烏龍,必需等候夏日小綠葉蟬(小綠浮塵子)啃咬後(稱為著涎)方能成此特殊茶品,因此主產為夏茶。

幾年前茶說曾買過一次峨眉茶行的東方美人,由於量少,加上這幾年來慢慢喝,存放至今已過五年,茶滋味也越來越適口,相當的滑順、蜜甜,女性尤愛,於是今年又興起此念,買來「慢慢喝」。
尤於近幾年來,東方美人在發酵度上已不若幾十年前的重,跟木柵鐵觀音一樣,有越來越走青香烏龍的趨勢,但茶說一樣鍾愛著重發酵的茶,於是選擇了峨眉茶行發酵度較高的古早味東方美人。

茶乾帶有濃蜜果香,茶樣如下:

古早味東方美人茶-峨眉茶行
古早味東方美人茶-峨眉茶行

 

東方美人茶忌高溫沖泡,因此茶說將茶溫控制在85~88度左右,依序六泡記錄湯色如下:

第一泡70秒、第二泡40秒、第三泡40秒、第四泡40秒、第五泡50秒、第六泡60秒、第七泡70秒,七泡湯色基本上沒差很多。

古早味東方美人茶-峨眉茶行
古早味東方美人茶-峨眉茶行

第七泡:

古早味東方美人茶-峨眉茶行
古早味東方美人茶-峨眉茶行

前三泡茶湯味釅,帶果蜜香,入口微澀;到第四泡開始轉為甜水果香,至第七泡仍是甜水微果香。

 

茶捨樣如下:

古早味東方美人茶-峨眉茶行
古早味東方美人茶-峨眉茶行

茶捨看的是茶葉的完整度、茶葉厚薄、色澤…等。

茶說個人認為,古早味這批的用料似乎沒其它正常版的好(峨眉茶行紅芯以上等級),但也不差。目前以茶說個人的用詞來說,這茶還不夠溫順,應該再放個二、三年就會很不錯了!期待一下吧~~

下次有機會再買其它等級的來喝看看!

岩茶系-梅占-張協興茶行

$
0
0
岩茶系-梅占-張協興茶行
岩茶系-梅占-張協興茶行

品名:梅占茶
產地:木柵茶區
茶種:梅占
年份:2018年春
焙火:中火炭焙
發酵度:35%左右
茶行:張協興茶行

梅占茶,原產於中國福建安溪蘆田,岩茶系。早期許多岩茶系茶種均曾從安溪移植至台灣北部地區栽種,後來因為市場喜好與其它適合市場的茶種廣植的原故,許多特殊茶種均已遭砍伐改種,僅少量留存。


目前木柵茶區的梅占也差不多處於野放的狀態,因此產量並不多。張協興茶行特別為保留木柵地區茶種風味,今年(2018)有針對木柵茶區茶種製作禮盒,包含木柵正欉鐵觀音、水仙、佛手以及梅占。茶說第一次看到台灣的梅占,便聯絡張協興茶行取得今年春茶,終於在處理完木柵鐵後,再等焙火,端午前入手。

一入手茶說就等不及開封,但也想稍為讓茶透氣一下,等候一天再試。

檢視茶乾為不算緊實的半球狀,色烏褐,帶淡淡特殊花果香,跟鐵觀音不太一樣,但也是讓人很喜歡的味道。

岩茶系-梅占-張協興茶行
岩茶系-梅占-張協興茶行

以下是本次試茶的六泡記錄:
茶具:140c.c.紫砂壺
水溫:100度

溫潤泡三秒。
第一泡,30秒。特殊花香,茶湯果韻,杯底掛熟果香。
第二泡,20秒。特殊品種花香較揚,茶湯果韻,杯底掛熟果香。
第三泡,30秒。特持一樣的品種香,茶湯花果香韻,水尾帶微澀味。
第四泡,50秒。品種香降,花香韻,微水味與微澀感。
第五泡,70秒。微花香韻,帶微水味與微澀感。
第六泡,100秒。轉水甜味與帶微花香。

下圖依序為:

第一泡 / 第二泡 / 第三泡

第四泡 / 第五泡 / 第六泡

岩茶系-梅占-張協興茶行
岩茶系-梅占-張協興茶行

 

茶底。雖然是炭焙中度焙火,但整個茶底還是很有活性,這就是功力所在。

岩茶系-梅占-張協興茶行
岩茶系-梅占-張協興茶行

 

岩茶系-梅占-張協興茶行
岩茶系-梅占-張協興茶行

 

心得
張協興這款梅占,花果香氣在熱湯時很明顯,茶韻也相當迷人持久,杯底掛香度也很濃,第三泡開始會帶有點水澀味,於是第四泡開始拉長浸泡的時間,到第六泡時,水澀感不見了,茶湯反而轉為甜水味。以茶質來說不算厚,也不算耐泡,但風味層次特殊,喜歡岩茶系的茶友應該會很喜歡,當然茶說也喜歡,經過本次試泡,之後再多泡幾次應該就會找到適合的投茶量與泡法了,哈!

 

以上個人的試茶心得,供茶友們參考。

屏東港口茶-一心茶園

$
0
0
屏東港口茶-一心茶園
屏東港口茶-一心茶園

品名:港口茶
產地:屏東縣滿州鄉港口村
茶種:武夷種
年份:2022年
焙火:約中重火
發酵度:輕發酵
茶行:一心茶園

港口茶,也有人稱海霧茶,清末光緒年間由知縣從福建引進武夷、雪梨、青心烏龍…等四種茶種的種子至港口村栽種,因此又稱為「雜種茶」,現今部份已改種台灣改良的金萱(27仔)。

港口茶有幾項特色:

1、台灣海拔最低的茶。
2、屬「蒔茶」(實生種)。
3、茶乾色呈現白霧狀。
4、一年多採。

港口茶生長海拔僅約60~100公尺,位於臨近海邊的山坡地上,長年受高鹽份的海風吹襲,加上強勁的落山風,因此很難透過扦插方式種茶,僅能透過種子實生的方式種植(蒔茶);也因海風強勁,所以少蟲害,無需農藥。而恆春地區四季如春,日照強烈,所以茶葉生長快速,一年可最多達十次採收。

這次趁著假日,茶說來到港口村的一心茶園,除了買茶園特製的饅頭外,當然得來買個一斤特有的港口茶。老闆娘說現在賣的多為金萱種,因為茶說有特別問武夷種,所以需再另外包裝,因為價位也不一樣。

要喝港口茶,當然得嘗嘗最原始的風味。

看著老闆娘正幫茶說分裝著武夷種的港口茶,於是又問了老闆娘,這茶有像其它茶分春茶或冬茶嗎?例如現在裝的茶是何時的呢?只見老闆娘頓想了一下,回覆:「呃…我們港口茶生長的快,港口這邊一年四季變化不大,所以必需一直採收,所以港口茶沒有季節區分。」
哇嗚~果然是四季如春的恆春,我又長知識了!

簡單的介紹完港口茶,接著就來喝看看這不一樣的地區風味茶。
首先看武夷種的茶乾,是長條散狀,外表呈現白霧狀,這層白霧是港口茶的特色,不知是烘焙工序的關係?還是海風吹襲後的產物?另外,茶說沒有買的金萱種,是製成球狀的喔!
茶乾聞起來,沒有常見的那種茶香,而是一種「糯粉香」聞起來就是一種糯糯的味道。

屏東港口茶-一心茶園
屏東港口茶-一心茶園

 

屏東港口茶-一心茶園
屏東港口茶-一心茶園

 

茶說的泡法,是20西西容量對比1公克的茶乾,今天用160西西的紫砂一廠芭樂壺,便下8公克的茶乾。
前四泡約20秒出水,第五泡加20秒,第六泡再加20秒,蠻耐泡的。

茶味沒有聽說中喝起來的「鹹」味,但不至於有過多的苦感,而是蠻明顯的回甘,滋味濃郁且不澀,杯底是種特殊的淡淡品種香味,完全沒有印象中的「茶味」,口味方面個人認為偏重,這是一種相當特殊的風味,應該是傳說中港口茶的海味吧!

屏東港口茶-一心茶園
屏東港口茶-一心茶園

 

泡完一定要來看看茶底。茶葉完整,可以看的出來發酵度並不高,主要應該是靠焙火。

屏東港口茶-一心茶園
屏東港口茶-一心茶園

 

屏東港口茶-一心茶園
屏東港口茶-一心茶園

 

茶說對於港口茶還蠻喜歡的,是很有趣的地區茶,而且應該會把部份的茶分裝入甕,進行存放,看看未來會轉化成什麼樣子!

 

最後還有附上一心茶園自己手工製作的茶香饅頭喔!茶香明顯,麵體也很有彈性,很好吃喔!一心茶園製作的包子、饅頭口味很多,沒有特定出爐時間,如果沒有預約的話,就只能碰運氣,茶說當天遇上最後十二顆茶香饅頭,帶走了十顆,因為前一個人已經帶走了一大袋,而茶說後面也來了一位客人將剩下的二顆帶走了,再來的只能等下一爐囉~

屏東港口茶-一心茶園
屏東港口茶-一心茶園

 

一心茶園資訊

地址:屏東縣滿州鄉公館路16號
電話:08-8801280
手機:0920-167593

闆娘說,要訂購港口茶可以打電話,有貨到付款喔!

 

以上資料供參考。

The post 屏東港口茶-一心茶園 first appeared on 茶說壺途-宜興紫砂壺收藏.



<script src="https://jsc.adskeeper.com/r/s/rssing.com.1596347.js" async> </script>